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过渡性养老金怎么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过渡性养老金怎么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过渡性养老金计算公式?
退休时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视同缴费指数×视同缴费年限×过渡系数(1.2%)
计算“中人”建立个人账户之前的养老金叫过渡性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是统一制度后“中人”基本养老金的一个组成部分。对新制度(或“统账结合”)之前参加工作、之后退休的人员来说,由于其在此之前的工作年限没有实行个人账户,则退休时的个人账户储存额中没能体现这段年限的劳动贡献情况,因而其退休时的基本养老金不能简单用基础养老金加个人账户养老金计算,而应再加上没有个人账户年限的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就解决了这一没有个人账户年限的养老金问题。
过渡性养老金的计算公式为:过渡性养老金=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R×中人临界点之前的本人缴费年限。其中,R为计发系数,值在1%到1.4%之间,由各地测算后确定。
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某中人退休时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本人缴费工资平均指数。
中人临界点之前的本人缴费年限,对统一制度之前实行办法一和办法三的地区而言,本人缴费年限为该地区实施统帐结合、建立个人帐户之前的本人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
对原实行办法二的地区而言,本人缴费年限为实施统一制度之前的本人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
过渡性养老计算公式?
过渡性养老金=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R×中人临界点之前的本人缴费年限
其中:R为计发系数,其值在1%到1.4%之间,由各地测算后确定;
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某中人退休时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本人缴费工资平均指数。
中人临界点之前的本人缴费年限,对统一制度之前实行办法一和办法三的地区而言,本人缴费年限为该地区实施统帐结合、建立个人帐户之前的本人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对原实行办法二的地区而言,本人缴费年限为实施统一制度之前的本人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
过渡性养老金的计算方法?
1、1998年1月1日以后参加工作,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个人帐户养老金两部分组成。
2、19***年12月31日以前参加工作,1998年1月1日后退休,且缴费和视同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被保险人,退休后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个人帐户养老金、综合性补贴、
过渡性养老金四部分组成:
(1)、基础养老金:退休上一年本市职工月平均工资20%;
(2)、个人帐户养老金:本人帐户储存额的1/120;
(3)、综合性补贴:125元;
(4)、过渡性养老金:a=职工退休时本市上年职工月平均工资b=职工本人平均点工资c=职工***年底前缴费年限过渡性养老金=abc1%职工本人平均点工资的计算方公式:N=年职工本人月平均工资M=年本市职工月平均工资b=(92N/92M+93N/93M+94N/94M++退休上一年N/退休上一年M)/企业和职工1992年至退休上一年按规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年限。
什么是过渡性养老金,什么人能享受,发放金额是如何计算的?
过渡性养老金的核算,是以视同缴费年限的确认为依据的。
即无视同缴费年限确认就没有过渡性养老金之说。
什么人能享受?
只有职工档案里有视同缴费年限确认——“工龄确认表”的群体才能够享受。
视同缴费年限的确认:
在当地实行养老保险缴费制度改革前参加工作的“县级以上集体企业、国有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的职工(员工),连续工作的年限为视同缴费年限。
“视同缴费年限”的起始时间,由参加工作入职时间算起,延伸到知青上山下乡时间、参军入伍时间、国企技校带薪委培生入学时间。
“视同缴费年限”的截止时间为:当地实行养老保险缴费制度开始时间。
需要说明的是,视同缴费年限的确认依据是:
一、是当地养老保险缴费制度改革前,参加工作的县级以上集体企业、国有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的职工:
二、起始时间有N个(每个人参加工作时间不同);截止时间是唯一的(除社保中的“老人”以外);
三、工作的连续性即“连续工龄”;
四、当地实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后,接续缴纳基本养老保险,建立了个人养老保险账户的职工。
职工档案里有“工龄确认表”即视同缴费年限的确认是计算过渡性养老金的依据。
过渡性养老金核算公式为:
1、过去核算过渡性养老金公式:
月平均缴费工资×享受比例。
2、养老保险并轨后过渡性养老金:
退休时当地上一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本人视同缴费指数×视同缴费年限×过渡系数(1%——4% )。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过渡性养老金怎么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过渡性养老金怎么算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ivinganaccount.com/16899.html